新闻8点见,多一点洞见。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,眺望更大的世界。
做核酸了没?今(5月3日)起,北京将连续开展3轮区域核酸筛查,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、生活安排,还不快带上身份证,就近采样。小编梳理了3轮核酸检测的相关内容,一起来看:
5月3日、4日、5日,除5个生态涵养区外的平原地区,包括东城、西城、朝阳、海淀、丰台、石景山、房山、通州、顺义、昌平、大兴、经开区12区,连续开展三轮区域核酸筛查。
区域三轮核酸筛查后,对三次均未参加筛查的人员,“北京健康宝”将进行弹窗提示。对于未在规定时间完成核酸检测的人员,请立即就近完成核酸检测,“北京健康宝”查询到阴性报告后自动解除弹窗;如未自动解除,联系检测机构及时上传结果。阅读全文>>>
注意事项:
在进行核酸检测时,要求带好身份证原件,遵守现场秩序,有序排队,保持安全距离,戴好口罩,做好个人防护。不扎堆、不聚集、不交谈。少打电话,保持手部卫生。
采样后,立即戴好口罩,尽快离开采样点,回家后做好手卫生。建议使用酒精对手机、身份证等物品进行消毒。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,特别是近期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,不建议外出。
疫情防控是关乎市民安全、首都安全的大事,应检必检是摸清当前疫情底数的最好方式。近期的新措施,条条都指向核酸检测,就是为了提醒和督促市民核酸检测应检尽检、应检必检。
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,在核酸检测点多面广已经设立到居民楼下、对特殊人群上门检测的巨大便利面前,还有少数市民思想认识有偏差、行动不积极。这些想法是不可取的,后果是可怕的。
市民主动参与核酸检测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,请主动配合、按时检测,检测时自觉主动排队,保持社交安全距离,检测结果未出之前减少社会面接触。主动去做核酸,积极亮出结果,是全市当下最迫切的任务,要成为当下市民的共识和行动。阅读全文>>>
若在查验北京健康宝时,老人小孩没带手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可以在“北京健康宝”的“核酸疫苗服务查询”中选择“他人核酸检测结果代查”功能。该功能需进行认证,输入被代查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,并进行人脸识别。人脸识别通过后即可获得被代查人核酸检测结果;如果人脸识别失败,给孩子或老人拍照也可看到结果。阅读全文>>>
目前,朝阳区部分区域被封控、管控,居民外出就医需借助专业运力,120压力倍增。新京报记者进入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,跟拍120救护车进入管控区转运患者。一起聚焦,疫情之下,120究竟是如何跑起来?
视频详情>>>
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陈焜介绍,疫情期间,120需要承担院前急救、疫情转运、就医摆渡三大任务,加之部分员工被弹窗、医院暂时停诊,的确面临资源紧缺的压力。
为此,救援中心在现有资源基础上继续挖潜,要求部分员工下班不停工。同时利用数据分析、充分摸清底数,通过优化管理机制提高运转效率。截至目前,院前急救呼叫率维持在97%左右,对封控、管控区域提供了1000多人次转运服务。
在难点方面,陈焜表示,首先是非战斗减员,因为奥密克戎传播快,隐匿性强,一旦他们的人弹窗了就比较棘手;其次是医疗机构的关停,让急救资源和院内急诊资源出现了一些不匹配,送过去可能需要长时间等待,院内也没有好的办法。
他认为接下来社区要进一步参与,按照每万人口至少应该配备2个中巴车,属地统一指挥调度,解决普通就医摆渡的需求;此外,如果患者提前做了核酸,医院要认可院外检测结果,减轻院内检测的负担,缩短就医等待时间。阅读全文>>>
放假在家,你点外卖了没?五一期间,北京暂停堂食,对于不想做饭的小编来说,外卖真是不二之选。假期中有多少人点外卖?疫情之际,外卖平台又是如何保障消费者需求的?一起来看:
五一假期,由于北京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,外卖和自提服务订单量呈现明显上涨。据最新统计,美团外卖平台5月1日餐饮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约三成,比前一天上涨超四成。截至5月1日中午,饿了么平台的餐饮外卖订单也较五一前增长三成。
为应对激增的商家上线需求,美团、饿了么均开通了餐饮商家上线绿色通道,符合资质的商家最快可以在1小时完成线上及人工审核。
为丰富消费者用餐需求、缓解配送压力,美团提供“全城送”服务,扩大商户的配送范围,同时为北京餐饮商户开通“到店自提”套餐的快速通道。目前,已有近万家餐饮门店通过美团平台提供“到店自提”服务。此外,有近两千家商户申请开通“全城送”。
疫情当前,配送人员的防疫保障工作丝毫不能马虎。目前,两大平台均开通无接触配送,加快智能取餐柜的铺设,同时,为配送人员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,骑手需持有效核酸检测结果方可开工送餐,推广食安封签等,保障消费者的用餐安全。阅读全文>>>
在与新冠疫情的战斗中,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是被关注的重点之一。聚焦北京抗疫,老年人们呈现出的乐观、积极的心态,成了全北京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战斗的底气。不抢购、热心肠……他们的面貌,值得被看到。
近日,原本已经摘星的北京,迎来了新一波疫情传播,而本轮疫情来势汹汹,从各级政府部门到社区工作人员,皆全副武装应对本轮疫情传播。管控之下,社区居民的生活、身体与心理健康状态,需要重点关注,而这当中,又以老年人为甚。
这种情况下,不少社区为老年人就医开设了“绿色通道”,还有专门的志愿者为其提供相关帮助。当然,也不能忽略这个过程中,老年人积极的防疫态度,也为疫情防控形成了一道牢固的“防护墙”。
北京疫情反弹之际,囤货成为热门话题,不少年轻人大批大批地采购物资,相比之下,大爷大妈们则冷静得多。很多老年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,还积极承担起社区的防疫工作。在大兴区首座御园一里小区里,从保健所退休的张转玲成为社区居民的“24小时家庭医生”,她时不时鼓励大家,“出门采买做好防护,不用多买,没看政府都发消息了,粮菜管够。”
他们的底气,不仅来源于充足的生活经验,同样源自北京在本轮疫情中的及时应对,完善的医疗系统与采购措施,安抚了居民们慌张的心情。而在一轮又一轮的疫情中,老年人们的积极与乐观,成了防控关键时刻的重要力量,也让年轻人们看到了疫情面前的乐观与坚定。阅读全文>>>
编辑 郭泽华 李佳蓉 校对 陈荻雁